我,在9/25...不對,應該說是25/9/2020,踏入了未來要居住兩年的國土,英國倫敦。
在2020年,肺炎疫情的風頭浪尖上,要說沒有擔心或者害怕,我想那是完全騙人的。但,好像在朋友家人面前,自己如果先表露了自己的害怕或擔憂,就只會更顯得自己的不確定或意志不堅。內心裡,對於所要面臨的分離,當然是痛苦的。
不過,眾所皆知吧,當時的我覺得自己,沒有辦法不離開台灣。
有種…再這樣下去,總有一天我會消失的感覺。
還是能夠記得當時一下飛機拖著一個重到不行的大行李箱、一個登機箱還有一個背包,搭著Uber來到了,持續住到現在,倫敦市中心蛋黃區到跟蛋黃白點胚盤一般的,Euston站旁小房間,在室友幫我搬行李廂壓到腳,寒暄幾句吃完了他很友善幫我準備的晚餐,回到房間關上房門後,那個晚上的深沈徬徨感。
我的房間呢,小小的,四四方方的格局,一眼望盡的空間,想著:嗯,這就是我要待兩年的地方啊!請多指教。
床緊鄰著heater與窗戶,前一個房客用五千塊,把他所有帶不走或不需要帶走沒賣掉的一些必需品留下來給我,所以望向房間各個角落和翻開抽屜,那感覺就好比如,我來到了朋友房間借宿一般:好陌生、好沒有歸屬感。
於是,凌晨坐在床上,打開帶來的兩個喇叭,播著馬克信箱,一如我在三重養成的習慣,看向窗外,我不記得那時候有多少個晚上,我重複著這樣被情緒內卷的狀況,在凌晨三四點醒來貨睡不著,一路聽著音樂或廣播哭著到日出後再睡覺。 並不是我不喜歡倫敦,而是當時那種孤獨感很具象,白天我一樣歡笑而夜晚時,不自覺得思考,自己來這裡的意義跟原因,隱約帶著不甘願;好比如我是個流放者,只是這個流放的國家看起來很亮麗出彩。
還記得我當時隔天的第一個行程,就是跑去王十字車站拿我的NI證件跟去看9又3/4月台,完全就是一個哈利波特迷會做的事情,然後就是大肆地整理我房間,希望讓這個房間"像我"一點,換了有色彩床單,拿出從台灣帶來的綠色黏土,黏上一堆有的沒的在牆上;對,有那麼點味道了。
初期的倫敦生活,我努力的讓他“看起來很精彩”,為的是,不讓家人擔心,跟想像中在意的人證明,我很好很棒,我沒事。找工作的過程,我上次也提過,其餘時間的我,就跟大學畢業去紐約流浪玩耍的那兩個月初期一樣,每天往東往西的到處亂走,帶著相機記錄生活,就是要,努力、用力的,讓自己看起來很好。而『時差』是件說起來沒什麼大不了,但認真說起來,很距離感的危險因子,當你想找朋友聊聊時,總是會不自覺得在自己內心跟其他因素糾結打架,的確頗符合我INFP人格特質的:)
我並不覺得我是個難以結交新朋友的人。
但我知道我的的確確是個,不知道、或者說恐慌有沒有人把我當真朋友的矛盾人格,更是不知道如何分辨或真實分享自己痛苦的人;來這裡,從室友,再往外擴張到他們的朋友及『朋友的朋友』、同事,不斷慢慢的又擴張了在這裡另外一組朋友圈,另外一群『家人』,我很感謝他們,慢慢地,我重新分享生活,分享我來這裡的故事或者我的人生,也慢慢地,交心地交談與尋求協助,去佐證我自己,即使我知道,自我的價值不該是從別人身上獲得的,但沒辦法,當時的我,只覺得有人認可我,才是真正的『好』。
封城疫情期間,雖然大家似乎都因為不能旅遊而感到封閉抑鬱,但相反的,我因而轉念般地,在英國找到自由,找到一個,我舒服的節奏,又或者說,與自己相處的節奏。 相較於倫敦以往的繁忙步調和少了許多觀光客,多數人也都WFH,我因禍得福(?)得到了,很舒服的倫敦時光,在還未開放對歐洲各種旅遊隔離禁令時,每當有兩天連假或者週末,我就會自己利用RailCard的折扣, 訂了火車票與Hostel住宿,到英國其他地方旅遊,多數都是我自己的Solo Trip,很多人,包含這裡的歐洲同事,都很訝異,我選擇自己旅遊;你說我是因為找不到人一同前行嗎?其實我知道不是,是因為,我發現自己已經花了好多年,去配合大家,去配合那個人,而我累了。
所以我開始,以『我』自己為中心,我想去嗎?想?好,那就立刻規劃、馬上買票,不需要遷就誰誰誰的時間表,也不用管別人的喜好或習慣,我好就是好。也可以說,開始學著自私一點。
自私是好?還是壞?
經過一次次旅遊,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跟自己相處:想走,我就可以走上一天,不吃東西也無所謂,想坐,我可以坐在教堂椅子上,看著光影或禱告的信徒們來來往往,愛坐多久就多久,想吃,每個城市我都找上個麻辣中餐吃一下,算是我的興趣,也不需要理會別人愛不愛吃;我覺得以前把『自私』想得太負面化了,現在更像是,好好傾聽自己內心想要的慾望與聲音,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,好好自私地為自己生活一回,我覺得好棒。
清晰記得30歲最後一天,我坐在希臘山丘上看向一片美麗夜景,我好愛那當下的每一刻時光,好愛我做的這些決定與走來的每一步,好愛自己的勇敢,沿途的風光是多麽美和難得,大大的呼吸一口,自由清新的空氣,我才知道,原來,做自己想做的,去自己想去的地方,打扮成我想要的樣子,不被束縛,有多麽的重要。所以,自私,絕對也是一種愛自己。
而有時候,轉念可以很快,但是需要時間的沈澱與推進。
前陣子,認識一個人,和他相處時,他讓我,或者說相對激勵、要求了我,做到『愛自己』這件事有多麽重要。我總習慣用『不愛自己』去武裝或掩飾自己的足與不足,但經過我們好多內心深處的對談,以及我妹教我的,日記文字挖掘我自己的內心,我請了一兩天假,就這樣跑去攝政公園或者Harrods天臺上坐著,拿著我的日記本,寫下那段時間的經歷與心情,還有創傷、自我檢視,我才發現,原來不知不覺間經歷這幾年,其實,我是愛我自己的;寫下了我對自己驕傲的部分與想要改進的部分,寫下情感上的需求與目標,寫了好多好多,腦袋永遠保持運轉的我,想到什麼就寫,才發現以往自己用錯誤方式,只認可別人身上的認同這價值觀這件事,是有多麽錯誤和病態。當我和他說我兩天內的心得,他說:天啊這兩天,你好像得到了很多人需要花很多時間的醒悟?但,我心裡清楚,不是這短短兩天,我深深刻刻、懇懇切切,花了來英國前的一年還有截至目前為止的每一天,很努力、很用力的,傾盡生命的,才得到了這轉念的一剎那。
有時候,不需要一根稻草也可以壓垮自己,可以跌倒,但要記住過往的努力,調整自己呼吸,重新爬回來,再醜,也要爬回來。
我不能說,在轉念後我就百分百的,隨時都是正向樂觀,超愛我自己,誰都知道那是鬼話,哪那麼簡單,騙誰都不該相信;還是常常一不輕易,又要拿筆記出來,吐苦水或者是對別人過度依附或者,有所依賴和期待,適時的拉回來自己的生活節奏,絕對是我還在學習的事情;最近我把荷蘭的四天行程延後了,有太多故事和原因,堆積著我好像需要去思考或者給出個計畫答案,於是這四天,我打掃房間、和朋友去攀岩抱石運動,聽音樂彈吉他或者畫畫,試圖去在心態上,蹲下來休息,調整自己呼吸,回到該有的自我與節奏:打定主意,再醜再狼狽,我也要,整理好自己,快速地爬回我剛在的位置。而很開心的是,我做到了,至少,跟三、四年前輕易被情緒左右的我,完完全全不一樣了。
而慢慢的,我發現,很多事情看開了,就順了。
很多我以往打了千百個結,也氣憤到不行,想也想不開,總是在死胡同裡撞啊、轉的滿頭是傷的那些東西,現在回頭看,都好傻,好不重要,當別人帶著同樣的經歷跑到我身邊,我才知道,當時身邊人遞來的救命浮木與所有建議,都是真的。以往心裡千百糾結只會想:你們都不懂、你們不是我,怎麼會懂?當看著身邊人說著多年前我說過的話,我才知道,原來那時候的我,長這個樣子啊!
還記得那天工作午休,我妹跟我說,我覺得你到英國變了好多,成熟了好多喔。當下我眼淚快掉。
還記得那天我又再打給她,跟他說,我打算小魚乾,不自己去接了,因為不需要再見、沒必要的對話,就是不需要了,該離開或走開的,都該直接翻篇了。
然後我很快樂的跟她、他說,我長大了,我好快樂我長大了。
對,我好快樂,讓該翻篇的過去就過去。
現在,我帶著,已經理解自己的想要與不想要,並且至少會欣賞和喜歡自己INFP內心的自己,繼續向宇宙許願,我相信,什麼都會很好的:)
套句馬克說的:” You’re Awesome”
Comments